居銮南峇山

居銮南峇山
居銮南峇山

Sunday, September 29, 2013

居銮南峇山 Gunung Lambak

居銮马来语Kluang)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中部,面積為2851.8 平方公里,人口30萬,是一座山城。居鑾成為州內繼新山、峇株巴轄、古來再也縣之後,人口第四高的縣屬。居銮在马来语的原意是蝙蝠keluang),因此也被称为蝙蝠城。居銮市位于柔州心脏中心地带,可喻为柔佛中部繁荣城市之一,殖民地时代一度被英国知事建议做为柔州首府,但苏丹坚持建都南端的新山。居銮座落在南峇山脚下,市中心有一条潺潺流着的明吉摩河Sungai Mengkibol),故有南山銮水之称。当地的山林景色是州政府所推介的旅游景点之一

此外,居銮最近经济蓬勃,购物商场如雨后春笋林立,如龍城廣場,地王廣場,巨人超市和福联廣場等等,其中福联广场是居銮最宏伟、最有名气的广场之一。在市区内还设有一所獨立中學(居銮中华中学),学生人数有两千多人,為馬來西亞第三大獨立中學。




















南峇山(马来语Gunung Lambak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居銮,座落在居銮市西侧约5公里处,主峰高度海拔510米。那里的森林保留地是当地的旅游景点。

南峇山对于那些从来没爬过热带山林的朋友们来说是个很不错的训练课程,而且上山路径清晰,绝对不会迷路。

峇山有分南山和北山。南山开发登山道后,登山者有上北山、上南山的选择,也可以两大两小,即同时攀北、南两峰和两个小峰,全程需时24个小时。北山后山有一棵十多人才能合抱的黄叶子巨树,是南峇山的亮点。前往后山的山路上,可见栏路山藤、双层飞瀑。要去看大树,必须有识途老马带路。

先介绍北山。山高海拔505米,可由度假村水池旁的洋灰道,经情人桥和石山水道到半山,或由度假村后山路直上半山。半山宽阔的平台,矗立着一座欢迎登上南峇山的牌楼,还有一座茶亭,石凳石桌,山水水喉,两个水池。每个周日早晨,茶亭有山友提供免费茶水和小食(但是你可以在捐款箱捐点钱),热心的山友还会叮咛你多吃,新朋旧友,相聚交流共欢,乐也融融。

从半山平台攻北峰峰顶,要有较好的体力和气魄。北峰顶约500平方呎的光秃秃土地,向东可俯瞰丰盛港路工业区和山林,西边因被大树遮挡,无法看见居銮市容。
再说南山。和北山同样高度,南山比较隐蔽。从度假村水池旁右拐,即是登南山的山径,一路上大小树木相随两侧,偶有阳光照射,环境阴凉。南山山顶,大树林立,难分东西南北。

南峇山已被列为令金森林保护区。山区里热带木种繁多,东革阿里更是随处可见,遇见季节是拾山榄、胖大海、野粟子、龙脑香叶子,更增添登山乐趣。山道上的大马陆、嬉戏觅食的猴群、不怕生人而嘴饞的松鼠,设施小朋友们的惊喜。

南峇山休閑中心坐落在山腳斜坡,10餘座獨立小樓依山而建,一個熱帶風情的泳池和嬉水池,公共假日或學校假期時,吸引各地遊客

南山高、鑾水長──關於居鑾、一座城市的書寫

〈居鑾的日與夜〉(分上與下篇分別刊登在《星洲日報.文藝春秋》2009-5-316-7),文章是名不見經傳的作者,加上毫不起眼的一則標題,實在很難挑起讓人讀下去的衝動。如果我不是居鑾人,恰巧又是文藝愛好之人,剛好有時間,大概也不可能逐字逐句讀下去。本來以為是篇介紹居鑾風土人情的文章,看到後來才知道是篇以居鑾為背景的小說,最後竟是欲罷不能的一口氣讀完,往後再看了幾遍,才藉此寫下這篇醞釀許久的讀後感。



居鑾(Kluang)位於柔佛州中部,也叫蝙蝠城,乃取keluang馬來語蝙蝠的原意,也有一說是十九世紀末年,一些從新加坡來到居鑾河岸找吃定居的人,因為好山好水,生活富裕,環境優美,有如生活在古早皇帝上班的地方──金鑾殿,所以就稱居住的地方為居鑾。現今居鑾市區根本沒有蝙蝠的蹤影,老舊店屋的簷樑滿是燕子築的巢,屎尿到處都是。

地理位置上,居鑾的所在還真有些尷尬。往南是人盡皆知的新山,我想那可不是因為被有錢的新加坡佬戲稱為萬惡之都的關係,而是寬柔這間鼎鼎有名的民辦獨立中學之故。北部是有香妃城美譽的麻坡,也有一間著名的民辦獨立中化中學,好歹也有一首最早的現代詩代表作流傳(即使還有點爭議,一九五九年三月五日白垚發表第一首現代詩〈麻河靜立〉),就連不是居鑾人,後來卻被稱為居鑾發展之父的本坡地產大亨,也批評居鑾人沒有他老鄉峇株人(峇株位於麻坡與居鑾之間,也有一間民辦獨立的華仁中學)往外奮鬥的精神,整天喜歡窩在kopitiam泡咖啡混。我想這和居鑾群山環繞,是個不折不扣的山城,先天上就有內陸地區保守、戀舊、安於現狀的性格,與沿海地區居民的驃悍、勇於創新及敢冒險的精神不一樣,先天地理的差異成了往後各自發展的迥異。

南山高,鑾水長是我母校居鑾中華中學校歌的開頭詞。環繞居鑾的山,你根本搞不清楚哪座山是哪個名字,然而,從鑾中科學大樓望出去,那一片連綿不絕的層層山巒就是南峇山(Gunung Lumbak)。清晨薄霧瀰漫的南峇山,矇矓如少女羞澀的臉,沉悶午後的山則彷如入定的僧人,即使天氣熬熱,也能感受到山巒吐息的透心之涼,雨後的南峇山則是出水的精靈,只有從那遠眺南峇山,才能體會南峇山的美,沒有這樣的理解,就無法體會為何鑾中生的背影總是擺著遠眺的姿勢。南山高,不是說南峇山有多高(一千六百七十八尺而已),而是腳底下那所造育無數英才的獨立中華中學。

除了一座山,還有一條貫穿市中心的河──明吉摩河(Sungai Mengkibol)。鑾水指的就是這條河(不是另一條馬蘭黛河Sungai Malantai)。自古以來,人就是依河而生,然後慢慢發展出聚落的形態,之後才有小鎮,再來就是城市興起,文明誕生,最後無可避免的被文明廢物汙染。明吉摩河穿過居鑾市,見證了居鑾百年的發展。從我有記憶以來,南部供應本地蔬果的葉豆沙新村,一大片綠油油的菜園都是傍河而起,往北梁站新村一帶的油棕園也是靠河而種,沿加冕戲院旁的河岸走,還可見到附近的居民蹲在河邊洗衣服,站在河中央沖涼;當然,工廠排放的污水及附近居民的垃圾(包括我老媽叫我丟的死雞鴨貓狗魚肚蝦殼)通通都由這條河來承受,說她是居鑾人的母親一點也不為過。只是,這樣的操,母親還能忍受多久呢?

得天獨厚的山水使居鑾向來就是農業的重鎮,從早期的橡膠、油棕、黃梨、西瓜到龍珠果(我的高中學長還因此被稱為龍珠果大王)及有機農場,巍峨壯觀秀麗的山林水景更是州政府大力推薦的旅遊勝地。近年來,隨著農地的開發,連帶使居鑾的工商業蓬勃發展,購物商場如雨後春筍林立,先是環球百貨、地王廣場,後來是規模更大、品牌更多進駐的福聯廣場,市容一變再變,如果幾年沒回居鑾,可能連老家在哪都不知道。南峇山也不可避免的變成了癩痢頭,三不五時就上演變色的明吉摩河也成了我那幾條賤養的美國魚都嫌髒的臭水溝。幾年前居鑾大制水,好事的記者還跑到水源地拍了幾張農藥罐子隨地亂扔的駭人畫面,登出來後還被人譏為大驚小怪,怎麼不到花園住宅區拍那些垃圾滿路堆積、蚊蟲到處飛舞的場面,那才是活生生血淋淋的居鑾。

最近在居鑾意外碰見去國多年的老友,多年不見,當然又是喝茶聊天,只不過地點從以往汗流浹背的老茶室換成有音樂可聽、冷氣開得呼呼作響的連鎖咖啡店Kluang station。早期的居鑾百業蕭條,年輕人都往外找吃,誰沒有在那幾十年來都沒變的火車站送別?又有誰沒有在旁邊那小小的茶室喝過一杯香濃的黑咖啡呢?那已不是一個品牌的經營,而是幾代居鑾人的鄉愁,居鑾人離鄉背井打拼的回憶都濃縮在這間小小咖啡店的咖啡。
喝了三杯咖啡,話匣子打開,老友說:這麼久了,居鑾人怎麼還是沒變?大白天,居鑾人真如地產大亨說的窩在Kopitiam泡咖啡(因為有個連皇族也讚不絕口的電視機牌咖啡)、吃點心(東風的豆沙餅、永珍的麵條)、聊八卦、看股票、聽賽馬。夜晚的居鑾也是酒廊卡拉OK大排檔到處開,真是吃喝的好所在,以往她老媽住新村,根本不必鎖門關籬笆門,現在根本不敢拿自己的身家開玩笑,這種地方養老也嫌複雜,害我引以為傲的居鑾一日千里狂飆發展偉論一下子全灌進肚子裡,只好聊一些幾年前力邀在台工作的同事來居鑾遊玩的趣事。

當初同事只是到新加坡一遊,在我拍胸脯保證下來到居鑾,興致勃勃登上久仰的南峇山,意外發現山腳一間可以比美五星級飯店的洗手間,開心解放之餘,竟然被一條不知從哪竄出的小蛇及突然爆裂的糞水嚇得腿軟癱坐在地,只好到旁邊遊樂場那座混濁不見底的泳池泡一泡。晚飯後在一條可能有百年(要不然木頭怎可能一靠就歪掉)歷史的小吊橋上拍團體照,差點倒蔥栽進明吉摩河,就寢前想給同事來個驚喜之旅,經過母校門前,同事不曉得是否英文醫學名詞看太多,中文也跟著退步,竟然冒出一句:小地方怎麼有如此高級的墓園?第二天趕往馬六甲,個個兩眼浮腫,肯定睡不好,原來整晚都被小強(蟑螂)及隔板的叫床呻吟聲干擾,返台後全身過敏上吐下瀉也算在我身上,我想托德那一百萬肯定不好賺。

地理位置的優越,社會繁榮,工商經濟的迅速發展,都為居鑾的騰飛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居鑾華社史料特刊1904-1997 看了以上這句話,居鑾即使不飛,也跑得比其他縣市來得快吧!跨過千禧年,居鑾升格為市。〈居鑾的日與夜〉如果是篇散文,那不是應該寫些跟我以上差不多的居鑾地理人文,鄉土典故嗎?可偏偏那是一篇小說,一篇讓我這居鑾人看了感慨萬千的故事。

小說的時間背景是一九九五至九七年的居鑾車站。一九九六年九月,英國倫敦皇家馬戲團來到居鑾公演半個月。”“那時通往居鑾的路正在大修,把柏油鏟掉,准備擴大再建。”“我們從外婆的房子走路到附近車站二樓的小販中心吃早餐,然後她便到車站旁購物中心內的一家精品店工作。十幾年前居鑾根本沒有可供一家大小娛樂的場所,馬戲團到來總是件令人期待又興奮的大事,即使場地滿是窟窿,遇雨過後雙腳怎麼躲都會踩進爛泥巴,摩天輪包廂是一刮就會得破傷風的鐵鏽,奄奄一息的動物好歹也是動物,不然?要怎樣喔!當時還算新穎的巴士車站是那種典型建了就沒有維修的大建築,旁邊就是居鑾最早的購物廣場──環球百貨,以及環繞周邊的小店面攤子,二樓確實是小販中心,鮮少有人光顧,看起來總是冷冷清清。總之,文中不管是擺在哪裡的一磚一瓦,讀了都令人不禁聯想起雨絲連綿不絕,天氣永遠陰陰沉沉,怎麼整修都無效的排水系統,豪雨一來就成災的居鑾。一九六九年大水災時我兩歲,至今還記得老爸雙腳泡在水裡洗機車的情景,二○○六年的水災成了讓人心痛的回憶,再來就變成一則笑話了。

十幾年後,居鑾也搭上國家經濟發展的順風車,市區的工商金融業發展十分急速,小鎮民風不再樸素單純,城市的雛形也未完整建構出來,居鑾人的整體價值觀卻提前進入傳統與現代之間拉鋸的茫然與失措,心靈的空虛與寂寞提早反應在〈居鑾的日與夜〉小說人物中:我感覺到了全世界的寂寞。”“一路上有冷風和寂寞相伴。”“帶著幾許的落寞一直待到午夜。”“我感覺到節日氣氛背後自身的孤寂。”“那時我並不知她內心的孤獨……”“我和阿麗無聊地抽著煙,可能是我們兩個都那麼怕寂寞吧。除了居鑾人,如果把故事放在其他城市,一樣可以感受到男女主角的孤單與寂寞,理應是末日危城的居民心態,〈居鑾的日與夜〉選在十多年前的居鑾倒是有點令人意外,除了作者,恐怕沒人可以解答了。

一座城市的誕生,到底是新次序的偉大創造,還是自我沉論的開始?一個禮拜後我們發生了關系。心靈的空虛藉短暫歡愉的痛快洩出來填滿,發洩過後是更加的失落與孤寂,到最後還禍不單行碰見同志放膽地從背後抱著我的腰,開始吮吻我的頸項。理智尚存的主角落荒而逃,似乎暗示這樣的墮落之城還有救贖的機會,但結果還是找阿麗來解決。沒有精神道德的建構,也無提供安居樂業的絕對權力結構,單純的商業交易與運作使居鑾人根本沒有認同的理念,最後肯定淪為權力放縱的物慾之城,難逃落敗的命運?〈居鑾的日與夜〉像一篇寓言,最後就只剩下對老死在這塊土地上的外婆的懷念與回憶。

身為道地的居鑾人,我是真如小說男主角般,每當在六樓居所的陽台眺望另一座擁有一百五十萬人口的城市夜景時,我想念的,全是居鑾的一切。”“沒想到居鑾還蠻美的!可是,我們沿著居鑾的街道一直走,一直走,直到午夜時分。當我再次回過神來放眼四周,發現街道已經死寂,人影都不知消失到哪裡去了。如此描述一座城市的書寫,教我這居鑾人情何以堪!

(文藝春秋‧廖宏強